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似曾相识燕归来——浅谈戏曲通识教育

来源 : 文创学院     作者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 : 2016-03-04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要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其实,关于戏曲进校园活动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仅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为例,2006年上半年,省文化厅和教育厅联手推出“民族艺术进校园”大型活动,浙江戏曲界曾借此不惜代价,动用最好的演员、最强的阵容、最出色的剧目,去争取未来的潜在观众。几年来,京剧、越剧、昆曲等陆续走进大中小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戏曲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真正进入校园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有待于认真研究和深入实践。

加强戏曲通识教育的可行性

国家很重视,地方有执行。2008年,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增加了京剧唱段,并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拟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浙江就是当时试点的10个省份之一,浙江京剧团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台用教育部规定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打造而成的贴近中小学生的晚会;杭州市教育局也特别举办高中音乐学科新课程培训,为音乐老师胜任戏曲教学提供条件。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要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大中小学应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的戏曲演出,鼓励学校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与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鼓励中小学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今年1月22日,中共浙江省委结合本省实际,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强调“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推动全省大中小学加强戏曲通识教育,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在2月闭幕的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关于推进我市‘戏曲进校园’的提案”成为已立案提案。显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必将成为戏曲进校园的骀荡东风。

学校可操作,学生有兴趣。戏曲进校园的“星星之火”其实不少,如:杭二中,这所杭州知名的高中在音乐鉴赏方面早已有了京剧的相关内容。而地方戏在其“大本营”往往进校园的工作做得较好,央视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演唱会今年1月31日播出的“美丽金华 婺韵流芳”是金华婺剧进校园工作的优秀成果,温州市实验小学“小海鸥”瓯剧班则是温州地方剧种传承的成功案例,萧山楼塔镇岩山中心小学的绍剧传承班也在“搜星中国2016全国青少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表演折子戏《挂画》。还有,嵊州市宣布从2016年开始将越剧特长列为中考加分项。

加强戏曲通识教育的策略建议

笔者认为,加强戏曲通识教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在主管部门层面上,成立加强戏曲通识教育推进工作小组。由宣传、文化部门牵头,成立由戏曲界、教育界等人士组成的工作小组,研制加强戏曲通识教育工作的总体方案。设立加强戏曲通识教育试点学校。采用自荐和指定等相结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区县和地方设立试点学校。结合学校课程设置总体方案,制订加强戏曲通识教育工作推进方案,经工作小组专家论证与指导后,开始实施。同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加大培养戏曲通识教育教师队伍的力度。以浙江为例,现在中小学教师都需进行360学时的培训,中小学可以和有戏曲专业的高校联系,开设系列戏曲培训课程,在师资上保证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而且,有戏曲专业的高校亦应加强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使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中小学就业,更进一步保证戏曲通识教育的师资。

在学校实施层面上,第一,利用课程改革,开设相关课程,在课程上保证加强戏曲通识教育。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是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换言之,中小学课程设置应是符合选择性教育的,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匹配学生发展的需求和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因此戏曲完全可作为兴趣课进入校本课程设置。现在,很多中小学正大力推行选课走班制,戏曲通识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熏陶的一种,显然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高校资源与中小学校的对接趋势有所增强,高校专业戏曲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中小学校合作,为戏曲教育进校园而努力。全国各高校的学生戏曲社团如杭州师范大学的叶帆社也完全可以视作一支戏曲进中小学进行通识教育的生力军。

第二,有效开发原有的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部所编订的基础课程中,其实并非没有戏曲,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语文教材中就有《戏曲大舞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另外,音乐、美术、社会课的教材中也都有关于戏曲的段落,不过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忽视了它们。所以,学校可从这些内容入手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并选择适合本校学情的切入口,以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和主动性。而教师在备课时也应避免选择过于专业或艰涩的内容,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一步步予以引导。比如,先从辨识、学画脸谱开始,也可从简单的戏曲舞蹈入手,是已被多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且,需要强调的是,戏曲进校园非常适合课程整合,如音乐老师教乐理知识和说唱,美术老师教戏曲服饰、舞台艺术设计等,语文老师教剧本,计算机老师教制作,社会老师教戏曲与地方文化,等等。全校一盘棋,将加强戏曲通识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整合学校资源,组建学生戏曲社团。现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生社团,而社团活动课程也渐渐被纳入到校本课程之中。学校在社团活动方面经验丰富,如杭州建兰中学就有几十个学生社团,大半是学生自己创建、自己负责运营的,获得了许多国家级、省市级的奖项。所以,学校可将有戏曲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戏曲学习社团,学校出场地、资金,甚至可以帮助学生邀请名师进行指导,安排学校的戏曲节等活动,让戏曲学习在孩子自发的活动中生根发芽。

第四,开发社会资源,弥补师资的不足。如主动和各类戏曲团体洽谈、联系,邀请专家名角、戏曲大师进学校做讲座;开发家长资源,把家长中的戏曲艺术家、研究专家和票友组织起来,邀请他们定期辅导学生。这样既可减少学校师资开发的成本,也能保证加强戏曲通识教育的落实。

加强戏曲通识教育正值大好时机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强调的,“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加强戏曲通识教育,就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学教育和地方文化教育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提高美学素养,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同时,也可借以抵制校园内外不良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高峰,亦有低谷。高峰时不必欣欣然,低谷时亦不必悲观地哀叹“无可奈何花落去”。在这文艺的春天,只要戏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精诚合作,加强戏曲通识教育,相信“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日子便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文创学院)


相关链接:http://orig.cssn.cn/sf/bwsf_xslwz/201602/t20160229_2889387.shtml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Copyright@2019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电话:0571-28865774
监督邮箱:wcxyjw@126.com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 官方微信
  • 学院文件
  • 表格下载
  • 党建工作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电话:0571—2886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