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政策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制度政策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消防应急预案

来源 : 文传学院     作者 : 文传学院     时间 : 2019-12-18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文化创意学院实验室事故(件),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火灾的意识和能力,保障全院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预防和减少事件带来的财产损失、环境损害,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文化创意学院消防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从维护全院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确保学院稳定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不断提高学院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建立我院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指挥系统和处置系统,力求应急预案实际有效、可操作性强,在学院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消防安全和灭火救援工作,落实学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

三、领导小组及职责

文化创意学院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学院学工办、教务处、综合办公室、实验室管理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全院消防的全部事务,制订并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指导消防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及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完善各种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四、消防应急分工

1、组织扑救:

(1)发生较小火情时:在场人员应根据所学的消防知识、火灾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扑救。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尽快拉闸断电后再灭火。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只能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等不导电灭火剂来扑灭火焰。

(2)发生较大火灾时:院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都必须尽快到达现场组织灭火。各部门成员立即各就各位,履行自己的分工职责。在组织扑救火灾的同时,专门人员应尽快查明火灾现场状况,如火情火势,物品及放置情况等。

2、疏散引导:当火灾发生时,立即到自己岗位,组织指挥师生按预设的次序和通道有序、迅速、安全撤离火灾现场。在实验室工作学习或做实验的每一位人员都必须熟悉相应的疏散通道。疏散方向:一般情况下应按照楼道中疏散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楼道中的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灯装有充电电源,停电后可维持半小时左右。)指示方向单向疏散,楼内人员平时就应明确,一旦发生火灾,自己所在的位置及相应的疏散方向、疏散路线。

3、通讯联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近单位应当给于支援。” 一旦发生火警,应立即报警,先报119救火,再报110维持校门外秩序,根据人员受伤情况报120,同时除上述报警外,还应及时报告实验室管理中心(28865034)或院办(28865774)。

4、救护安全:当火灾发生时,如有人员被大火围困,应坚持“救人第一”的思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发现火场上有人受到威胁、有生命危险,都必须抢救。如确有人员受伤,学院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有义务护送伤员到医院就治,或拔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当现场人员被大火围困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逃生:

(1)当疏散通道着火,逃生路线被火封堵,但火势不大时,可用水把身上的衣服淋湿,用湿毛巾、口罩等捂住头、口、鼻,迅速果断地冲出火区。

(2)如果没有火势,只有浓烟时,可用湿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低势爬出烟雾区。

(3)如果生命受到威胁,又无其它自救方法时,可用结实的绳索或把衣物撕成条状牢靠地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暖气管上,一端拴在自己的腰上,手抓绳索,一边漫漫放松绳索一边沿墙壁下滑,逃离火灾危险区。当现场人员被大火围困,不能及时撤离时,应设法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救。

(4)如果身上已经着火,千万不可奔跑,应设法把衣服脱掉,也可卧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如果就近有水或灭火器,可直接向身上喷洒。

(5)当没有上述逃生之路时,应退回房间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如烟雾太浓,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但不宜呼叫,防止烟雾进入口腔,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附件1:杭州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Copyright@2019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电话:0571-28865774
监督邮箱:wcxyjw@126.com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 官方微信
  • 学院文件
  • 表格下载
  • 党建工作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电话:0571—2886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