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的世界传播和影响研究》(24&ZD239)开题论证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该项目由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汇聚了国内网络文学研究、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学科的一批重量级专家构成其研究团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省作家协会等高校、协会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与会议。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袁瑾教授主持。
张杭君校长
开幕式上,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杭君指出,该项目是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提升学校科研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校方将为课题攻关提供全力支持。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陈先春通过视频致辞,肯定项目立足浙江“网络文学重镇”的区位优势,呼吁构建“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打造文化出海的浙江样本。浙江省作协创研部(网络文学部)副主任叶凯结合本省网络作家规模与出海实践,提出“以网文为纽带深化文明互鉴”的愿景。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院长范小春表示,学院将整合资源为课题组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成果服务社会需求。
范院长
省作协 叶凯
开题论证环节由专家组组长、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主持。他指出,该项目直面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前沿问题,亟需构建兼具学理深度与实践效力的研究范式。
首席专家夏烈教授系统阐述了项目研究方案。他基于“海外用户超3.52亿、海外原创作品70万部、催生海外创作者46万”的实证数据,提出以“世界性”与“中华性“的辩证关系为纲领,研究覆盖译介媒介、受众反馈、产业路径、文化影响四大维度。课题首创“国际场域论”“文化冲突-交往论”等理论模型,融合数字人文技术分析海外读者行为,对网络文学世界传播的具体文本、文化交互和软实力形成等作深入的剖析研判。该课题计划五年内完成百万字五卷本丛书及开放式数据库建设。
范院长
子课题负责人苏州大学汤哲声教授补充研究思路,他提出需动态追踪政策与技术变革,分区域精准分析传播效能,重点聚焦中华文化圈与欧美市场差异。
在专家评议环节,专家们聚焦深化研究路径提出关键建议。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建议延长海外实地调研至50天,建立“倒计时机制”确保进度;湖南师范大学赵炎秋教授呼吁锁定代表性国家地区深度剖析,避免研究泛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定家教授指出“文化折扣”理论与海量数据建模是核心攻坚难点;杭州师范大学洪治纲教授主张从欧美受众视角反推传播逻辑,强化用户界面(UI)行为分析;首都师范大学许苗苗教授肯定团队海外数据优势,提议借力网文“画面感+微短剧”特质破解文化转移障碍;杭州师范大学单小曦教授强调需厘清子课题内在逻辑,动态更新AI技术变革下的研究指标。
王一川
陈先春
专家组组长王一川教授代表专家组宣读决议,一致认为项目“理论创新突出、团队实力雄厚、路径切实可行”,同意通过开题。他建议进一步细化“中华性”的文化融合逻辑,联合阅文集团等平台破解商业数据壁垒,探索AI文本分析技术提升研究效率。
夏烈
夏烈教授回应称,课题组将强化换位思考精准把握海外需求,整合政府与产业资源获取真实数据,在五年周期中秉持“不求数量求质量”原则,确保成果高水平呈现。
本次论证会标志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的世界传播和影响研究》正式全面启动。项目将系统解析中国网文出海机制,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破解中国文化出海的结构性难题提供学理支撑,其研究成果有望为全球数字文明互鉴贡献中国智慧。
集锦照片
整体照片
通讯员:鲜林芮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Copyright@2019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电话:0571-28865774
监督邮箱:wcxyjw@126.com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