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新闻

2022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夏季论坛顺利举办

来源 : 文传学院     作者 : 文传学院     时间 : 2022-06-26

2022年6月26日下午2022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夏季论坛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指导下,由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杭州师范大学、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承办。


图片 2


由于疫情,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充分展现出新媒体时代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新型学术研讨的时效性与便捷性,为今后两岸更即时更密切的学术交流探索有效路径。在全球疫情不确定的背景下,线上文化交流渠道作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两岸文化交流的主要沟通渠道之一,为切实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不会断、不会停、不会少”的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图片 4


本届论坛以“数创赋能•文旅重生”为主题,对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向、数字时代文创模式与路径以及创意设计助力城市品牌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研讨。来自两岸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化创意企业的代表围绕主题畅所欲言,进一步推动了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及业界的对话与交流,连接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情感纽带,探求两岸群众的文化消费趋势,积极搭建文化创意产业产教融合平台,推动两岸文旅企业协作创新、共谋发展。

出席此次论坛的领导有全国台联文化宣传部部长武晓峰,政协第十届杭州市委员会主席叶明,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郭东风,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应飚,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发起人与理事长、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范周。


图片 13


论坛由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主持。卜老师介绍到,在历经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包括高端学术会议、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中华学子创意大赛、圆桌论坛等特色活动,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跨界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盟先后在大陆、台湾举办二十余届论坛,盟员涵盖两岸260余所含文创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及科研机构,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多元特色,并且拥有较强开拓力、创新力和服务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

此次会议得到杭州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协助,郭东风书记、应飚副书记亲自与会指导,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广大师生承担了主要的会务工作,为此次会议的顺利举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片 1


全国台联文化宣传部部长武晓峰先生通过云端为论坛致辞,代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对2022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夏季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在总书记“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引领下,如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也是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源泉。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文化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以创新创意赋能两岸文化产业发展,以数字经济助推两岸旅游产业重生,实现互利双赢、互补共进,共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6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应飚先生致辞中表示,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坚韧的精神纽带,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是两岸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基础。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焦点,也为文旅产业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疫情之下,如何有效加强两岸文创合作共赢,抓住“数字”+“文旅产业”的牛鼻子,助推两岸文创经济携手向前,是两岸高校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展“数创赋能·文旅重生”为主题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图片 7


政协第十届杭州市委员会主席叶明先生致辞中表示,中华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离不开两岸民众的通力协作,离不开高校的智力创造。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要研究新形势,关注新人群。“数创赋能”不仅仅是对文旅产业赋能,更要给两岸“年轻的心”赋能。新媒体的出现让生活丰富多彩、让沟通无距离、让心与心更近。如何通过网络这一新型阵地做好两岸文创交流与合作,为两岸文化交流发展赋能。未来在网络虚拟空间打造孪生的“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也需要提前布局与思考。


图片 16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教授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休战理念的设计表达》的专题分享中提到,冬奥会的休战墙“和平之光”体现了和平、团结、进步这些人类追求的共同愿望,同时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初心。邹锋教授从“和平之光”休战墙设计中的中华理念和民俗化设计风格这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和平之光”体现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思想”等思想,以及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的祝愿。“和平之光”也用自己民族独特的艺术方法传达和平,从视觉形象层面体现了独特的京城年味和民族设计气息,表达了对奥运的美好期盼。向世界传递新时代休战和平的理念,也希望把艺术中的轻松愉快带来四面八方的朋友。

图片 17


北京国际广告传媒集团执行总裁、建筑设计师、策展人,石振弘先生,在《八大数创行动赋能区域品牌——以中国黄酒集团为例》专题分享中,从设计赋能黄酒品牌与产品升级、年轻化新品牌赋能、数字中台赋能、立体式数字营销渠道赋能、NFT数字创意赋能黄酒集团主要IP-中央酒库、协同黄酒集团扶贫促进乡村振兴、艺术赋能涩品、元宇宙赋能等八个方面分享如何促进区域品牌的赋能发展。为中国黄酒以及其他区域品牌如何通过数字创意手段进行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图片 2(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教授在《从创意者经济到认同者经济:流量社会中数字文化经济的需求侧转型》中提到,当前受众已经从消极的受众,转为了积极的受众并同消费者一起进行价值、理念等各方面的共创。同时当前的数字生产逻辑已经介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数据和流量成为社会经济资源非常重要的一个逻辑。数据不仅代表了网络流量的分配也引导了社会资源的分配。在数字经济格局下,逐步通过“认同”的文化实践,实现从数字化生存到数据化生存的转变。

图片 3


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郭羿承教授围绕《文旅IP赋能》向大家讲述了文旅IP的发展策略,从文旅IP赋能的国际化发展、文化IP赋能的在地化路径、国内城市文旅如何与国际接轨的步骤和方法这三个维度,对如何创造中国的文化形态这一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并指出可以采用艺术授权这样的形式,把更多的美术、艺术元素加入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去,让一座城市以美为核心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图片 11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秘书长、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主任夏洁秋在《数字赋能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的演讲中首先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两个角度,将文化资源分为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夏洁秋认为,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下,广泛产业革命,技术创新与进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需要、消费者文化需求体制升级。同时,在文化资源管理环节中着重谈了分配和流通环节,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认为文化转化由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生产数字化、文化传播数字化、文化消费数字化四个方面组成


图片 1(1)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理事长、台湾政治大学前教务长,国际事务学院日本研究学位学程兼任教授于乃明在《疫情下的文化创生》的演讲中介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观光产业的现状及困境,以及政府提出的观光产业纾困方案和振兴方案。此外,于教授还结合鸣日号、蓝皮解忧号、敦谦国际智能科技和日本地方创生等成功案例的转型,给疫情下的文化创生提供了借鉴。


图片 14


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加拿大鼎盛国际控股集团总裁、中国旅游演艺联盟执行主席、华语电影联盟执行主席梅洪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文旅演艺的纾困与重塑》的演讲中,结合自身实践发展,重点提到旅游业复苏的条件为,主观上愿意出行、客观上允许出行、条件上有能力出行。梅洪认为,在“出境旅游国内化”将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疫情要采用灵活应对、抓住热点趋势。其中,梅总还提到宿营和微演艺结合做了初尝试;夜游项目有四个维度——强烈的视觉冲击、代入体验、新奇感受、主题呈现;直播介入加强了疫情下的信息传播;元宇宙更新了文旅体验,完善了产品结构。


图片 12


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授林昆范在《从品牌品质到文化加值:以闽菜佛跳墙文化为例》的演讲中,与大家探讨从品牌品质到文化加值的实践之路。林昆范指出,品牌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品牌应在于求同存异,创造特色。结合自身的海文铭佛跳墙的品牌,展示了设计的来源、分类和个性化特色产品,传达了文化炼金、价值创新的理念,为品牌品质的文化赋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图片 8


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陆丹初先生在《乡村品牌化与数字化发展实践》提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是一个优势互补的过程,数字技术优势与精神文化优势应当做到很好的结合。乡村是数创赋能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其次,陆丹初先生向我们展示“肃心匠作”“象你那么甜”等系列文创品牌,并指出,数字化是乡村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的“生产要素”,是乡村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最后,陆丹初先生认为“数创赋能”,品牌化找魂,数字化提速,“品牌化+数字化”能够带来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与体验,“乡村”与“乡村产业”是更具备生命力的应用场景。


图片 9


求索频道总监,华数探索董事、总经理樊厚清,以《以创新推动数字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河南卫视的奇妙夜IP,成功将被忽略的舞美资源变废为宝,发扬光大。并以十二时辰、千年石窟、缙云烧饼周边为事实依据,指出“做乡村,做品牌,作赋能,最重要的是让观众有尊严”,樊厚清先生认为,推动数字文旅发展,以创新产品带动文旅口碑营销,以可持续发展带来可持续口碑,以核心产品带来全方位发展。


图片 2(2)


三明学院产品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福州米香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CEO黎延焕,以福安市罗江街道南安村规划设计咨询“陪护式”服务项目为主要展示内容,向线上和线下的观众展示了南安村乡村振兴产业的设计规划历程、乡村旅游品牌定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未来的规划与拓展等方面内容,将南安村打造成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最后,黎老师提出,乡村旅游规划提升了乡村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赢得生存空间、走向未来、实现振兴之道。


图片 1(2)


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理事会主席团主席、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分会副会长贾波在《传承创新下的办公空间服务力》的分享中,以“空间环境就是生产力”“艺术流量带来生产力”“科技促进生产力”为主要话题,阐述德必集团的基本概况和运营模式,贾波提出,通过共享的公共空间能够为客户节约35%的办公空间,德必积极引入网红流量,并积极做了艺术探索,例如南京长江路小剧场,德必艺术盒子WE,研发出“wehome空间智慧管理平台”等。


图片 10


论坛最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发起人与理事长,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名誉院长、杭师大钱塘学者、讲座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做总结发言。范周教授指出,本次论坛内容紧贴当下实际,从小切口中见大寓意。未来,联盟将继续积极创新,加强与业界合作,不忘初心,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主动探索出文旅发展新路径,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两岸文创交流开拓更加便捷和有效的合作通道,持续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库支持,也为两岸文化交流和深度合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Copyright@2019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电话:0571-28865774
监督邮箱:wcxyjw@126.com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 官方微信
  • 学院文件
  • 表格下载
  • 党建工作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电话:0571—28865774